星球健康人文
關於
內容
活動講座
社群科學園地
更多
會員登入
註冊會員
關閉
會員登入 註冊會員
由於基礎劑疫苗施打保護力效期在三月中後逐漸衰退,加上第三劑疫苗施打速度趨緩,無法補足族群保護力失效,使得三月底開始產生多點群聚感染,加上在四月初面臨年輕人及青少年族群BNT疫苗保護力亦逐漸失效,Omicron在北北基桃縣市群聚感染流行速度快速,在各年齡層感染個案皆迅速累積。台灣本土流行曲線就如同紐西蘭疫情走向(圖1),在達5月27日流行高點時,已明顯開始下降,雖然相較於紐西蘭,台灣無症狀及輕症適應期略長,但疫情曲線仍然快速下降。即便各區域仍有所不同,不過整體而言,已經下降,特別是雙北、基、桃。根據國際經驗
台灣近期在面臨境外移入個案增加且免疫保護力失效之下,在三月中後爆發群聚感染,然而如同全球在疫苗施打及Omicron輕症化之影響,確診個案一定會上升,但絶大部份是輕症或無症狀,相較於過去未有疫苗施打及Alpha與Delta較多重症是非常不同,如台灣自2022年1月至4月27日累積本土個案51663名,多數為無症狀或輕症,中重症為中度者有142位,重症以上僅有17名(0.3‰),死亡7名,致死率相當低,為0.14‰
大年初三,台大公衛系教授陳秀熙等今舉行「公共衛生與戰爭科學線上直播」,陳秀熙說明,新春團聚時節,武漢肺炎(新型冠狀病毒病,COVID-19)、烏俄戰爭等阻止家人團聚,數位科技可運用於繫起遠方家人、促成幸福感,應用於醫療則可緩解醫療資源不足之照護困境,例如法國和瑞典遠距看診服務已達30%。
由於俄國軍事占領烏東地區邊境城市,近期烏克蘭多處城市受砲襲,平民死亡風險(無辜傷亡指數)再度回升。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於9日在「新冠肺炎科學園地─公共衛生與戰爭科學」線上直播中先指出,「人類應該無法有能力再承受使用核武大戰,對人類一定會造成非常悲慘的結果。」
臺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5月26日記者會上正式宣布,如果可以維持八周沒有本土案例,或者是維持零星社區感染案例,預計6月7日起解封,放寬針對既有人流和座位的限制,個人只要:保持肥皂勤洗手、咳嗽掩口鼻;保持社交距離或戴口罩;落實實名(聯)制;以及生病在家休息或就醫即可。這一天的記者會也正式宣布,臺灣已經邁入後防疫時代的新紀元。